谈球吧体育

欢迎光临~谈球吧体育官网
  咨询电话:400-800-8232、13922709440

谈球吧体育

<h2 class="contents_title">120救护车到来前 我们能做什么呢?</h2>

添加时间:2019-11-29 12:38    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     来源:

<h2 class="article-title" style="font-size:28px;color:#3B3B3B;font-family:PingFangSC-regular, " background-color:#ffffff;"=""> 推荐一本《救护车到来前,你能做什么?》,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看,介绍了生活中的各种常见的急救方法,建议每个人买一本在家,没事多翻几遍,这本书中的知识真的能救命。 </h2>

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收获很大,知道了很多医院疗常识。比如:鼻出血时,要低头不要抬头,然后张口,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鼻翼,向鼻子后上方压迫。

这篇文章强烈推荐大家转发到朋友圈,多读几遍,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能救人或救已一命,一点不开玩笑。

打急救电话叫救护车的注意事项

拨打急救电话时,有几点需要注意说清楚。

①患者的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。患者身份不明时说明性别、大致年龄。

②患者当前的简要病情,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,有何效果。

③患者当前位置的详细地址,如小区的名称、楼号、单元号、楼层、房间号。

④如果突发灾难事故,应说明事故性质,比如火灾、塌方、车祸等,并说明受伤的大概人数等。

⑤其他应该说明的情况,以及急救中心受理台询问的其他问题。

⑥约定好等候、接应救护车的确切地点,尽量避免或减少救护车因地理环境生疏而造成的延误,以便医生能快速、顺利地到达患者身边。等车地点最好选择在就近的公交车站、较大的路口、著名的单位门前、标志性建筑、醒目的公共设施等处,这至关重要。

等候急救中心受理台挂机后,再结束通话。结束通话后,尽量提前到约定地点,接应救护车;见到救护车后,应主动上前接应,带着急救人员赶赴现场。在接到救护车前,应始终保证电话通畅,以便随时与急救中心受理台或救护人员保持联系。在救护车到来之前,切忌提前将患者进行挪动,否则可能加重患者病情。

从发病到想起打急救电话,到电话接通,描述完病情,说清楚地址,再到急救中心调配医生和车辆,救护车飞速赶往患者发病地点;然后,急救医生提着诊箱、心电图机、除颤器、气管插管箱,可能还有电动心脏按压泵等急救设备,全套装备加起来一共 30 多公斤,急急忙忙赶到急救现场,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花时间。如果一切顺利,医生可能在 15 分钟之内就到了,而如果运气不好,遇到急救电话打不通,或者医院人手不够无法派车,或者再遇到大堵车,医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,情况就不容乐观了。

猝死

生死时速:" 黄金 4 分钟 "

对于突发猝死,在刚开始的 4 分钟内,如果有人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,对抢救生命至关重要,这是挽救生命最关键的 " 黄金 4 分钟 "。

脑组织比任何器官都更怕缺氧,对缺氧最为敏感。如果是手断离了,手的供血、供氧完全中断了,只要条件较好,如创口整齐,保持断肢的干燥,并进行低温保管等,一般在 3 小时内可以断手再植成功;而脑组织对于缺血、缺氧的时间则不能以小时计算,而是以分秒来计算。

通常,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,按时间顺序可表现为:

即刻:心音、脉搏及血压消失。

3~4 秒钟:出现头晕、眼花、恶心。

10~20 秒钟:由于严重的脑缺氧,患者意识会突然丧失,可伴有全身性、一过性、痉挛性抽搐,双侧眼球上吊、固定,面色、口唇青紫。

30~40 秒钟:双侧瞳孔散大,对光反射消失。

40~60 秒钟:呼吸停止或喘息样呼吸,可伴大小便失禁。但如果是由于哮喘、溺水等引起的少数窒息性心脏骤停,则恰恰相反,呼吸先停止,心跳后停止。

如果心跳、呼吸停止的时间超过了 4~6 分钟,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!就算人救活了,也难免留下后遗症,最轻的后遗症是反应迟钝、记忆力减退,最严重的后遗症是变成植物人。当然还有介于二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,留下永久性的遗憾。如果心跳、呼吸停止的时间超过 10 分钟,则会发生脑死亡,人就无可挽救了。

因此,必须要抢在 4~6 分钟之内开始进行抢救。抢救开始得越早,复苏成功率就越高,后遗症就越少。每延误 1 分钟,抢救成功率则下降 10%。

必须掌握的急救技能 " 心肺复苏术 "

心肺复苏术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基本技能之一。在 20 世纪 90 年代,美国就通过了相关法案,实行了 " 公众可获取的除颤仪 " 计划,在美国的公众场所安置 AED,要求在 10 分钟内即可获得 AED,并对普通民众进行训练。

心肺复苏(CPR)是指为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、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,包括心肺复苏徒手操作、药物抢救以及相关仪器(如 AED)的使用等。

可以在视频网络上搜索 " 心肺复苏术 ",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步骤。

去当地的医院、红十字会、急救队和消防队等单位,有时会有一些公益的培训和讲座,也可以自己花钱去学习一下这个技能。

远离 " 四大雷区 ",减少猝死机率

导致猝死的后天因素,大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,而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导致很多慢性病的发生,这些都给猝死带来了很大的 " 拓展空间 "。

急性心梗

胸痛:急性心梗最典型的警示信号!

有人做过统计,每 100 个猝死的人里面,有 80~90 个是由于急性心梗引起的。通常,90% 的急性心梗引起的猝死都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场合,而且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发病后 15 分钟之内死亡的,有的人甚至发病后立即死亡。

哪些情况是心脏在给大家发出警告,特别是急性心梗的警示信号,大家一定要多留意,一旦发现以下这些危险信号,要及时找医生求助。

患者突然感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,疼痛可向肩、臂及背部放射,可伴有胸闷、憋气,疼痛性质为绞窄感、压迫感、紧缩感、窒息感或烧灼样的疼痛,还可伴有恐惧感或濒死感。

持续时间比心绞痛长,超过 30 分钟,可达数小时,甚至数日。

经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明显缓解。

患者还常伴有烦躁不安、口唇青紫、出汗、恶心、呕吐等。严重的患者可出现明显心率增快或减慢、突发呼吸困难、不能平卧、血压下降、四肢湿冷、皮肤花斑,甚至猝死的表现。

以上典型表现,如果发生在医院,急性心梗很容易诊断,医院有各种先进的仪器和检查手段,比如心电图、心肌酶、冠状动脉造影、心肌核素检测等。但如果急性心梗发生在家里或其他地方,既没有医生在旁边,也没有这些仪器(即便有一般人也不会用),最多能找到一个血压计,这时候,如果犯病了,凭什么来判断是不是急性心梗呢?

只能靠患者本身的症状。患者的自我感觉很重要,而其中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前面提到的胸痛。

胸痛部位的描述有两个,一个是心前区,一个是胸骨后。人的心脏大小约相当于本人拳头大小,位于胸腔正中偏左,大约有 2/3 在胸部左侧,就是 " 心前区 " 的部位;1/3 在胸部右侧,这部分恰恰是在 " 胸骨后 "。

急性心梗出现典型表现,一般不会被漏掉,而不典型症状,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,往往不会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,甚至没有想到拨打急救电话,也没有及时到医院就医。这样,往往会使病情恶化,甚至危及生命。

具有不典型表现的急性心梗比具有典型表现的更可怕。

救护车到来前,急性心梗这么救

第 1 步:让患者稳定情绪、安静休息,避免再受刺激。

第 2 步:为患者选择一个他感觉舒服的体位。

如果患者呼吸困难,帮助患者取坐位,双下肢下垂,体位要尽量舒适;

如果患者血压下降,甚至休克了,让患者躺平,撤掉枕头,注意保暖,防止因呕吐导致的窒息;

如果呼吸困难、血压下降、休克同时发生,让患者取半卧位,根据情况调整角度。

第 3 步:如果常备有氧气,赶快让患者吸氧,每分钟 3~5 升。放 1 片硝酸甘油在患者舌头下面,10 分钟后可重复使用,最 多用 3 片。根据具体情况嚼服阿司匹林 100~300 毫克。

第 4 步:拨打急救电话 120,随时做好心肺复苏准备。

预防心梗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运动。

不过运动也有讲究,到底怎么运动最好呢?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口诀,叫 "357" 口诀。

"3" 是指 30 分钟或 3 公里。就是说,每天用快走、慢跑等方式进行锻炼,持续 30 分钟,或者运动的距离达到 3 公里,既经济,效果又好。

"5" 是指每周锻炼不少于 5 天。

"7" 是指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 "170 减去自己的年龄 "。比如,我今年 60 岁,170-60=110,我运动的时候心率在每分钟 110 次左右,就是合适的。

急性脑血管病

患者只要有以下表现,就应该考虑脑血管病发作的可能性,不用费心考虑具体类型。

① 头疼、头晕;

② 恶心、呕吐(尤其是喷射性呕吐)、流口水;

③ 一侧肢体无力,甚至瘫痪;

④ 说话不清楚,甚至完全不能说话;

⑤ 大小便失禁;

⑥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,如嗜睡、意识朦胧直到昏迷,甚至深度昏迷。

如果不能准确判断,我还可以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,轻松判断脑血管病发作。让患者做 3 个动作:笑一笑、抬一抬(抬手)、说一说(说自己的姓名、家庭住址)。

这 3 个动作中,如果患者有 1 个做不到,就要考虑是脑血管病发作了,赶紧一边打急救电话一边进行急救。

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昏迷,大多是由于大脑缺氧造成的。大脑缺氧也是很多脑血管病患者病发后恢复不好,或者留下严重后遗症的主要原因。

老人倒地到底扶不扶?

预防脑血管病的方法

预防脑血管病的最好办法,就是马上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,并且定期进行体检,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。

要想远离和预防脑血管病,得管住自己的那张嘴,同时还要迈开腿。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就能避免和减少许多凶险的疾病。

儿童意外伤害

70% 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里!

在不同时期,孩子可能会面临不同的危险。

很多家长缺乏监护意识。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,即使做了父母,可能连自己都照顾不好,加上又都是第一次做父母,照顾孩子更是毫无经验;

避免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:

不要用台布,小孩可能用手去抓台面,导致东西砸到或开水烫伤孩子

加装护栏(栏杆的间距不能大于 11 厘米,必须是纵向的):家里有小孩,无论住在几层,窗户、阳台等都应该安装护栏,不只为了防盗,更是为了孩子的安全。

最好用木板,并铺上地毯,所有家具都做成圆角

补充几点:

孩子能用手摸到的插座都安装儿童安全保护

别给孩子佩戴项链,严禁让婴幼儿独自接触 25cm 以上的绳状、带状物,严禁穿有绳带(特别是领口)的衣物

硬的不好咬碎的特别还圆的食物都不能给小孩吃,瓜子也得远离

在孩子 10 岁之前最好不要买也不要喂果冻

孩子小时,厨房门口可以装个安全栅栏

把家里的药箱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

推荐家里买本《皮皮鲁送你 100 条命》, 小的时候就没事多翻给孩子看,多了解一下各种安全常识。

误食生活用品:是否催吐要分情况

发现孩子误食了药物、毒物,首先要看看孩子意识是不是清醒,如果意识清醒,问他问题知道答应,那就赶快催吐。具体怎么操作呢?

先让孩子喝 300 毫升左右的水,喝完以后,再用牙刷柄之类的不尖锐的东西刺激他的舌根,就是咽部,引起呕吐,让孩子把刚才喝的水连同胃里的药物、毒物一起吐出来。吐完以后,再喝水,再吐出来,反复几次。这样做,也叫 " 口服洗胃 ",跟去医院洗胃的道理是一样的。

孩子误食,催吐的注意事项:

1. 喝水的量要根据孩子的体重来,成人通常是 300 毫升,比较小的孩子,少喝点,跟他平时喝一顿奶的量差不多就行;

2. 孩子喝进去多少就要让他吐出来多少;

3. 吐出来的东西要留起来,最好让孩子直接吐在玻璃瓶里,去医院的时候带着,方便医生做毒物鉴定;

4. 最好喝接近体温的水,水温过高或过低,都会促进毒物被身体吸收。

如果孩子意识不清,那就不要催吐了,否则会导致孩子误吸窒息,这时只能拨打急救电话,尽快送孩子去医院。

哪些玩具有危险?

这 10 类玩具危险系数比较大,家长最好不要给孩子玩儿,或者让孩子在自己的看护下玩儿。

① 弹射玩具,如有子弹的玩具枪,杀伤力很大。

② 带绳的玩具,如溜溜球,容易缠在孩子的手指或脖子上,轻则指端缺血坏死,重则窒息。

③ 面具,长时间佩戴容易造成大脑缺氧,使孩子头晕、眼花。

④ 气球,气球爆炸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,尤其是氢气球还会引起剧烈燃烧。

⑤ 体积较小的玩具,如小积木等,容易误食,成为气道异物。

⑥ 金属制玩具,含铅,有毒。

⑦ 不光滑的玩具,容易划伤孩子。

⑧ 儿童玩具车,容易导致孩子跌落受伤。

⑨ 音乐玩具,劣质音乐会损害孩子的听力。

⑩ 毛绒玩具,毛绒易导致孩子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痉挛、咳嗽、哮喘等,部分孩子会出现湿疹、皮肤过敏。

外伤的急救方法

受伤别乱动,没有外伤不代表没有伤

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,很多人由于所受的外力大,往往伤势严重,伤情复杂,而且经常是造成多器官、多部位的损伤。更要命的是,这种 " 内伤 " 有较强的隐蔽性,当下不容易被发现,极易延误就医的时间,或者伤者自己贸然活动,加重了内脏出血,过后就追悔莫及了。

动脉大出血:用力压!

窒息、大出血和内脏严重损毁是早期死亡最主要的三个原因。窒息的原因不同,处理的方法不同,处理的难度也不同;对于内脏严重损毁,一般在现场是无能为力的,只能尽快到医院进行抢救;对于大出血来说,及时、有效的止血,往往是决定救治成败的重要环节,而止血是一般人通过学习能够很快学会并运用的,在日常生活中最有实用性。

救护车来前,如何正确使用止血带?

通常,最理想的止血法是橡皮止血带止血法。橡皮止血带是一条空心的橡皮管,长 80~100 厘米。

1. 材料的选择

没有专业止血带,可以选择三角巾、床单、被罩、窗帘、桌布这些有弹性的材料来用,但铁丝、电线、绳子等没有弹性的东西不能当止血带用。

2. 结扎的要求

在皮肤上先用三角巾、毛巾或衣服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两三周,再结扎止血带。

3. 部位的要求

上肢结扎在上臂的上 1/3 段,下肢结扎在大腿中段。

4. 松紧度的要求

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(以最小力达到止血目的为最佳)。

5. 结扎时间的要求

总结扎时间不超过 2~3 小时,每隔 40~50 分钟松解一次,如有出血,用指压法压迫 5~10 分钟,再重新结扎。

6. 做好标记

结扎好止血带后,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,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,并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。

其它:

外伤现场急救止血,要求迅速,有时来不及细想,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最有效,直接压迫伤口止血,就是哪里流血压哪里。这在现场急救中用得最多,而且是最易掌握、最快捷的方法,多用于小动脉、小静脉、毛细血管出血,有即刻止血的效果。

按压伤口时,注意别用手直接压,因为人手上有各种细菌,很可能引起伤口感染;另外,手与伤口的贴附可能会有缝隙,不会很紧密,止血效果较差。

正确的做法是先放好无菌敷料,再用手压迫。如果现场没有无菌敷料的话,最方便的替代的材料是洁净的布。通常最容易得到的就是身上穿的衣服了。把衣服撕开后,便可使用,折叠数层代替敷料,放在出血部位,用手紧紧压在敷料上。

如果敷料被血浸透了,是不是要赶紧换一块新的敷料?绝对不行!因为这就像用海绵反复在伤口吸血一样,止血的效果没达到,反而增加了出血量。正确的做法是,在原有的敷料上面再加一块。一般在压迫几分钟后,出血就能得到控制了。 如果伤口在上肢,可以将上肢抬高,高于心脏;如果伤口在下肢,可让伤者躺下,把下肢抬高。

经过直接压迫伤口止血有效后,还应加压包扎,就是把无菌敷料垫厚一点,包扎略紧一点儿,给伤口施加一定的压力,可起到止血的作用。但不能过紧,如果包扎后出现了肢体青紫、肿胀,说明包扎过紧,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,应该松解后重新包扎。

烧伤的处理:

烧伤后的处理最重要的就是三步:冲、盖、走

1. 轻度烧伤用流动的凉水(如自来水)冲洗 20~30 分钟,以不再感到疼痛为止。如果是被强酸、强碱、生石灰灼伤了,立即用布擦一擦、吸一吸,再用大量水彻底冲洗 20~30 分钟。

2. 严重烧伤遵循 " 一冲、二盖、三走 " 的原则。

一冲:尽快用 15~25 ℃的凉水(如自来水)冲洗伤口 20 分钟。

二盖:用干净的布盖住伤口。

三走:尽快去医院,请专业医生处理。

注意:勿用冰块冷敷、挑破伤口、涂药;粘连的衣服要沿伤口周围剪开。

严重外伤不能随便用水冲和用药

崴脚和断肢:哪儿来的回哪儿去

那崴脚了该怎么处理?

首先,让伤者停止行走、运动等,马上取坐位或者是卧位,把上肢抬高,这样有利于静脉回流。

其次,马上冷敷,用冰袋或者凉毛巾冷敷。这样能使血管收缩,减少渗出,肿胀也可以减轻。受伤后 48 小时以内,每 2~3 小时敷一次,每次 15~20 分钟。

冷敷后也不要再动,最好保持足部外高内低的姿势。用宽胶布、三角巾或绷带固定。如果发生骨折,按照骨折固定,然后赶紧上医院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受伤后切忌按摩,24 小时内切忌热敷,热敷会使血管扩张,反而会使渗出增多,肿胀就更厉害了。热敷应该在受伤后 24~48 小时开始。

那断肢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?

先止血,再把伤口包扎上,然后再处理断离的肢体。断肢千万不能冲洗,再脏也不能冲洗,要保持干燥,拿干净布或毛巾包起来,包完了,放一个塑料袋里系好。再找一个塑料袋,里面放上冰块。没有冰块的用冰棍甚至冰箱里的冻鱼冻肉也行,再把装了断肢的塑料袋放进去。

重大灾难

重大灾难性事故如何自救和互救?

发生重大灾难性事故,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。这时,该怎么办呢?

可以遵循以下 6 个步骤来进行。

第一,也是最重要的,先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,一定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救人,不要没救成人,自己反而需要别人来救了,这不就帮倒忙了吗?

第二,做好自我防护,避免让自己也处于危险之中。这一点非常重要。比如进入火场或毒气泄漏的场合前,要戴防毒面具;不要随便接触伤者的血液,如果不得不接触,先确认自己的手上没有伤口,接触的时候要尽量戴上橡胶手套;等等。

第三,向伤者表明自己的身份。进入事故现场,看到伤者以后,要向他说明自己的身份,告诉伤者自己是来帮忙救人的,安抚一下对方的情绪,这样能得到他的信任,接下来的急救也会比较顺利。

第四,大致评估一下伤者的伤情,再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,选择一个安全迅速的方式,脱离事故现场。

第五,到达安全地点后,迅速给伤者止血,保护伤口或固定骨折部位,防止和降低休克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。 这一步对于急救成功与否至关重要,对维持和稳定伤者的生命体征、降低伤者的死亡率很有帮助,也可以为专业急救人员及医院的继续救治赢得时间。

第六,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120。救护赶到以后,协助急救人员将伤者安全送往医院。另外,拨打急救电话可以和前几步同时进行,如果周围有人,最好让周围的人帮忙拨打电话,没其他人的话,再次提醒一下,用好手机的免提功能。

相关阅读推荐:

救护车过高速需要缴费吗?听听救护车厂家怎么说?
广州救护车厂家跟你聊聊为什么无人避让救护车?


导航栏目

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13922709440 余先生

固 话:86-020-86059537

服务热线:400-800-8232

邮 箱:xianhao266@163.com

公 司:谈球吧体育官网

广州总部地址: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兴华路工业村4号

湖北公司地址:湖北省钟祥市经济开发区协企联盟园区C6、C7栋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400 800 8232